close

px_fahk4160378904.jpg

內涉劇情.不喜勿入

在愛中飛翔或墜落?!

做為一個創作者的個人作品,雲翔的《安非他命》的確非常個人也非常私密,像一個密友喃喃傾訴一場愁苦且未竟的戀情,你若感同身受便寄予無限同情,不能認同免不了厭煩無比。可惜的是當中做為救贖意象的愛情,反而在毒品的催化下變得後繼無力。

從澳洲回到香港的財金界金童Daniel在跟朋友的聚會中偶然見到和女友約在隔壁餐廳且發生口角的Kafka,驚鴻一瞥又素昧平生的兩人,不約而同在某個日 子先後到廟裡求中了同一枝籤,短暫的談話之後,Daniel便常常去找Kafka,相較於Daniel的熱情直接,Kafka在性向的認同加上曾被同性性侵的黑暗過往,使得在面對這份情感時便多了猶豫與掙扎。(雖然為了劇情發展不能太拖泥帶水,但這兩人的進展神速還是十分驚人,如果現實人生中的人際關係建立能如此迅速直接多好。)

父親早逝、母親重病,再加上不負責任的兄長,都讓Kafka的角色有著底層且悲情的元素,做為家計的主要來源,「吃冰」(也就是吸安)除了讓自己沈溺在己經 喪失功能的母愛呵護之外,也提供他賺取金錢的體力與能量。Daniel的出現之於Kafka,除了情人的角色,更如父兄一般給予庇護和物質上的滿足,Daniel更猶有甚之的期盼以愛之名救Kafka脫離毒海。然而兩人之間的關係如同電影中出現的斷橋,如此靠近又橫亙著距離。之後更因為 Kafka的母親過逝帶來近乎毁滅性的衝擊,Kafka變本加厲的重拾起曾經信誓旦旦答應Daniel要戒除的冰,無力拯救的Daniel則選擇透過冰分享Kafka的世界,某夜的狂歡派對過後,Kafka在恍惚之中如折翼天使般的由Daniel的天台一躍而下(我個人覺得從這裡開始,之後的戲都是多的。),保全了性命,失去了意識。

Daniel 在這個時候因為工作需要必須離開香港,留下昏迷的Kafka在真實與虛幻的交界穿梭,,就算甦醒奔赴至斷橋之前,也無法確認兩人的關係能否繼續,若是橋通 了,心,也就通了嗎?Kafka以無比的願力縱身向前,以期若是能跳得過去,便能進入Daniel的世界,得到的卻是永恆墜落,再沒有可供重返的繩索。

映後座談會中雲翔提到他作品中的悲苦色調來自於本身的見聞,由於沒有見過幸福美滿的愛情,所以不相信美好的存在,他不能拍自己不相信的東西,由此可知雲翔的確是真實反映他的感情觀跟世界觀的,只是這種喃喃自語般的情感傾訴能夠消磨大家的耐心多久,也就成了創作人最大的考驗。而言談中也透露他對精美男體的心嚮往之和感嘆自己曾經擁有但一去不返的美好,不禁讓我聯想到游泳池更衣室裡那個只能用金錢換取慰藉的男性,是不是導演對於本身年華老去的延伸投射。(當然不是說導演自己有一樣的行為啦!!)

而一再榜標跨越種族、性別、階級的純愛觀點,在本片中反而很諷刺的讓人不禁思考起,若是Daniel不能提供如此的物質和庇護,那Kafka還會在這樣的情愛關係中跟自己的性向拉鋸嗎?而最後戒不掉的依然是毒,愛,只是華麗的陪葬品。

電影結束之後和朋友的爭辯在於愛難道就沒有是非了嗎?可以因為愛連吸毒都沒關係了嗎?看著她氣憤臉龐的當下雖然只有一笑置之,但,我真心的相信若真是以 「愛」為出發點,人是很容易沒有是非的啊,除非一開始便狠下心斬斷關係,不然在沒有辦法提升對方的情況下,你若不沈淪,兩個人要怎麼靠近呢??就算最後是 一場孽緣,在那個當下恐怕也是甘之如飴。

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i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