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ip-hop-storm-2009-2.jpg 

 

我很早就放棄人生所謂的夢想隨波逐流著,甚至於早前剛出社會的時候還會為了爭取捍衛點什麼而義憤填膺,這些年來對日子越來越無感後,看到有人堅持理想勇往直前,並且還做出一番成績,都不由得肅然起敬了起來。(如果沒有什麼成績還單靠熱血和愛支持著,那就更了不起了。)

有多少人還記得一個九零年代的嘻哈偶像(?!)團體The Party?我自己是不太記得,但對這個團體的某張專輯主打歌《Monkey在我背》倒是印象深刻,至於團員有誰我當然還是不記得。既然如此為什麼在這裡提到他們呢?因為其中的一位團員正是這部記錄片的主角--阿倫。

HipHopHouse,可以看到阿倫在接觸舞蹈的過程中,人生和眼界的改變。但身為舞者和運動員一樣,必須面對年紀漸長體力衰退的問題,再加上跳舞這回事在台灣看起來是這麼的不務正業,原本一起跳舞的朋友們因為「務正業」而離開,使得要在這條路上堅持專業除了自己本身體能的問題,還多了身邊親朋好友們的質疑--到底要跳到什麼時候?

導演用了另一組由各校熱舞社高手學生組成的街舞團體「八個小孩」,和捷運盃熱舞大賽做為新生代對照,可惜的是阿倫在這條線上幾乎沒有什麼關聯,除了在街舞大賽時擔任評審的短暫鏡頭,推廣自己從海外請來的「舞林高手」交流活動,利用這樣一個街舞愛好者聚集的場合親自派發活動傳單,及大家看完傳單後隨手丢棄的景況,突顯就連在這樣的場合推廣相關活動都如斯困難以外,就沒有更深入的互動,也看不出阿倫在街舞大賽中扮演什麼樣關鍵的角色(好吧,或許擔任評審的鏡頭勉強算是吧!),但不可否認的是,年輕人熱歌勁舞的畫面是挺好看的。

相較於幾乎是以完整篇幅來呈現「八個小孩」比賽時的演出,阿倫在巴黎比賽的鏡頭真是短暫的令人難過,反而是和他一起前去的同伴,團練沒有出現、正式比賽當天遲到,無意中突顯了不被在乎時,堅持自己需要忍受的寂寞和擁有的決心。獨自坐在電車裡的阿倫,除了呈現孤立的氛圍,隱隱也透出一種不得不為的無奈。比賽結果的不如人意其實並不讓人(我)意外,畢竟有個對於比賽毫無緊張感的同伴,能期待會有什麼出色的結果呢?

安排在最後的二次巴黎行,除了阿倫自己本身參與比賽之外,還帶領了其他街舞團體一同前往,傳遞一種捲土重來的架勢,但!主角的鏡頭還是一樣少得可憐,整部片子要說是紀錄一名街舞鬥士,從十幾歲到三十幾歲間的生命歷程,顯得只有蜻蜓點水,要說記錄「街舞」對愛好跳舞的年輕人的生命產生的影響,又見到大家都在「正途」之中和街舞漸行漸遠。

雖然碎碎唸對這部片感到不滿意的部份,但有一個人願意出來對這樣的題材留下紀錄是很值得肯定的一件事,尤其是以記錄片,而不是改編成劇情片就更令人喝采了。要說台片在台灣的市場令人憂心,那記錄片就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因為沒有市場,所以也就沒有市場的問題(毆飛~)),《街舞狂潮》不但採取這樣的形式發表,還大肆以熱血為號召宣傳,導演更是親上第一線催票賣票。這樣的舉動除了創作者本身對自己作品的愛,也將熱血的調性從片中延續到片外。我看的那一場最後的導演座談(是說這個座談是隱藏版的耶,事先完全沒公告,演完、字幕”快”跑完時,導演就忽然從觀眾席站起來了。)提到阿倫現在是富士康(對!就是那個之前很多人跳樓的富士康!)的街舞總監(是這個頭銜吧?!),而他自己也將從軍入伍。阿倫算是找到了目標延續舞蹈生命的熱情,而導演的對於記錄片或電影的熱情則值得觀注和觀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i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