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紐約浮世繪 

碎碎念:

◎戲與人生交錯的手法雖然說不上新奇,但卻饒富興味。可惜電影最後就像一篇寫得太長不知如何收尾的文章,竟有種沒完沒了的感覺。

◎Philip Seymour Hoffman的角色疾病纏身、性情焦慮。然而電影簡介上的「面臨瓶頸的創作生涯」,我則一點都不能認同。一個小鎮的舞台劇導演因為一部戲得了麥克阿瑟奬,為了發揮獎金的效益決定製作大成本的舞台劇,怎麼樣也看不出有什麼創作的瓶頸。
題外話:獎金到底是多少錢?可以讓他燒十幾年、布景拼命搭,都還用不完?

◎有人將這部電影跟『推銷員之死』做了類比,或許有機會該找『推銷員之死』這部片來看看。

劇情小筆記:

凱登的的新舞台劇正在彩排中,這次他大膽起用了新面孔擔任主角,雖然是冒險的嚐試,外界普遍還是抱著正面的評價。

新作演出後大獲好評得了麥克阿瑟獎,他的生活和健康卻正在崩解。凱登的妻子帶著女兒遠走異國發展自己的藝術生涯,之後凱登便只能在藝術期刊上得知妻子在異鄉憑藉著自己的才華大放異彩的消息。獨自生活的他同時因為獲得了一大筆奬金,讓他想要利用這一筆錢創作一齣能夠對社會有正面影響的大製作舞台劇。

凱登來到紐約,眼前是一座廢棄的劇場,他在這裡搭建自己的劇場布景。真實的人生卻漸漸傾圮。

他在自己的劇場搬演自己的人生,重建妻子離去前、離去後的生活空間和自己的人生軌跡,面試了新角色負責扮演自己(這個角色其實很有趣,一開始是以一個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的路人出現在鏡頭的各個角落,後來在面試的這一段,他說出了自己其實一直在跟蹤凱登。有一種讓人分不清真實和虛幻的感覺。)

對於凱登而言,女兒停在了離去那年的年紀,他看著在女兒床頭發現的日記,知道她喜歡粉紅色,為她寄去了粉紅色的玩具,卻在千里迢迢去找她的時候,不但沒有見到面,還在垃圾場看到自己寄過去的禮物,凱登抱著禮物淒涼的乾嚎(更淒涼的是他之前才被診斷出體液〔淚水、口水〕的分泌出了問題,所以雖然哭得很慘,卻哭不出眼淚)

再次見到她,女兒成了人體藝術模特兒,在身上彩繪刺青,讓人們買票進到『展間』(就是有點像偵訊室的小房間,隔音、有單面玻璃,女兒在另一頭看不到這一頭觀賞的人。而她在另一頭扭動自己的身軀。)欣賞,凱登買了票後,看著眼前熟悉又陌生的女子,忍不住傷心氣憤的捶打眼前的強化玻璃,另一頭的女子,則若無其事(其實也不知道這一頭發生什麼事)的展示身上的刺青。

凱登當然被保安”請”了出去。

最後見到她,則是她因為刺青感染了愛滋在病床上,要求凱登為她從母親的友人口中聽到的事情(凱登拋棄她、凱登其實是GAY....)道歉,因為這對她的成長造成的陰影,為了滿足女兒最後的遺願,僅管不是事實,凱登還是道歉了(這是凱登的女兒離開美國後兩個人第一次的正面對話,女兒已經忘了自己的母語怎麼說,兩個人的對話是透過翻譯機完成的~真是人事全非。)

另一邊凱登的戲沒完沒了的排演、排演、排演著.......

※關於戲演出了沒,其實是很吊詭的部份,凱登的舞台劇最後並沒有演出,然而他想在劇場搬演的人生則在我們眼前演了一遭,你要說它演了還是沒演呢~

※距離我看這部電影已經時隔一個半月,用僅存的記憶寫電影筆記真的會發現許多自己已經不能確定的部份,只能就印像深刻的部份做個記錄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isL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